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慈利县蔬菜产业发展之我见

    信息发布者:甘堰村
    2017-01-16 20:42:34   转载
    慈利县蔬菜产业发展之我见
    来源:慈利县蔬菜办     日期:2015-08-21     作者:李平方     阅读: 872

        高靖生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目标是“继续推进523行动计划,商品蔬菜发展到6.6万亩”。如何实现这个发展  目标,我提出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供参考。
        一、提振信心 ,咬定目标不放松
        信心比黄金重要。我认为,蔬菜产业是永不言败的朝阳产业。我们可以从“小菜半边粮”、“药食同源”到“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素”的俗语中领悟到,蔬菜已经成为人人要吃,天天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又是重要的药品和营养保健品。人们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蔬菜成首选。现在,人民群众对蔬菜的需求已由温饱型进入营养健康型的阶段。即从“有什么就吃什么,到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阶段。慈利县是农业大县,完全享有张家界所具有生态环保及地理区位优势,发展蔬菜产业,完全可以体现张家界的特色产业优势,其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慈利县的城镇蔬菜、特色蔬菜(洞溪辣椒、黄花菜、食用菌、山野菜等)已初具规模,具备了蔬菜产业规模发展的基础。到2015年6月,全县商品蔬菜基地已达到6.2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93%.《慈利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中,已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发展和扶持,且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农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的精神实质,就是调优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实现小康梦目标。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持之以恒地将蔬菜产业作为民本、民生、民心的富民工程抓紧抓好抓实。我们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为实现区域经济强县目标多作产业贡献。
        二、抓住重点,实现目标不放空
        慈利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部分乡镇的领导、工作人员不知道怎么抓蔬菜产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想抓”(不创收)、“不会抓”(没有经验)、“不敢抓”(怕担责任)的问题。我们发展蔬菜产业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并重,坚持“跳出蔬菜抓蔬菜”思路,坚持“科技兴菜、质量立菜、流通活菜、规模强菜”战略,坚持“产业集约化、品质诚信化、信息对称化”——“三化一体”,坚持“四抓四保”即抓生产、保供应,抓质量、保安全,抓服务、保发展,抓队伍、保稳定。因此,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并呈现出六大新特点:一是更多的乡镇领导越来越重视,将蔬菜产业作为调优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可喜的是蔬菜产业发展区域,还大大地减少了土地抛荒现象;二是科技推广越来越普遍,新品种试种不断获得成功,如紫背天葵等;值得一提是洞溪”七姊妹辣椒”经过去年提纯复壮,今年大棚育苗、带土移栽,预计采摘期提早一个月,产量翻番的好景象;三是质量安全意识越来越自觉,全县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四是市场营销越来越主动,积极灵活地打好“麻雀战”、“游击战”、“规模战”及其“混合战”,没有出现好蔬菜卖不出去的现象;五是规模发展、抢占市场份额意识越来越强烈,恒鑫、禾田居、中源公司、东岳观合作社等发展蔬菜基地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获取规模效益;六是蔬菜产业队伍越来越壮大, 特别是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断进入蔬菜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一种新气象。我们发展蔬菜产业要用哲学思想研判县情、乡情,围绕“有什么,缺什么,抓什么”来促进发展,重点是抓市场、抓基地,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抓市场就是牵住“牛鼻子”。人们常说市场运作,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市场到底在哪里?以前,我给上级领导汇报发展蔬菜产业工作时,常常问我一个的问题:蔬菜规模发展以后市场在哪里,卖不出去,政府和部门怎么解决?我带着这个问题,经常与本地菜农、贩运户、长沙马王堆、红星市场的客商探讨。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其实,我们本地的内供市场、旅游市场、加工企业市场及城市市场,就是我们的市场。可以说,市场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心想把自己的商品销往哪里,在哪里交换,我们的市场就在那里。
    怎样抓住市场?我认为要加强市场营销,注重内外结合。比如杉木桥镇月亮村蔬菜基地的产品直接销往长沙市马王堆市场。2014年5月23日,我县联合长沙市农业局、长沙市农产品加工局、长沙市蔬菜流通协会,在杉木桥镇召开了——慈利县“523”蔬菜产加销对接联谊会。会后,该镇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本地蔬菜基地的发展,同基地一起联系全镇学校负责人,就近销售基地蔬菜。全镇有3000多学生,按每生每期消费100元蔬菜,全年可达60多万元。这样形成共识以后,该基地将调整以后的生产计划,以满足内外市场的需求。机关、企业等等都可以复制与推广。2015年5月23日,我县与长沙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慈利县523蔬菜产销对接联谊会暨慈利县蔬菜产业现场交流会”,长沙市德群食品、张家界长青农业等公司与慈利县慧民农产品流通协会签订了鲜菜直销、加工蔬菜面积达20000亩。根据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实践与创新,我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散户种植的,要打好“麻雀战”,侧重身边消费者;适度规模种植的,要打好“游击战”,侧重企业、机关、学校、农贸市场等,规模发展的,要打好“规模战”,要选择大宗品种,侧重大中城市批发市场,最好是先做好市场对接以规避风险。张家界供销云商、万容达、禾田居、广福农业、生安赛特等公司销售模式的创新,融入“互联网+”平台,只要线上线下能有效无缝对接,做到“耕者无忧、食者无虑”,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2015年7月18日,慈利县慧民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万容达公司主办了“慈利县农产品本土化发展论坛”,倡导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博得了农业产业人员的普遍认同。大家如果能灵活多样地打好其“混合战”就会获得最大效益。我们如果能建立综合市场,或者培育、引进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来扩容市场,其效果肯定会更好。
    抓基地就是培育“摇钱树”。慈利县蔬菜产业基地已形成三大板块:一是城镇蔬菜基地板块,就是以供应城镇市民时令蔬菜为主要生产目的的生产板块。二是企业蔬菜基地板块,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带动蔬菜产业规模发展,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板块。目前,我县东有恒鑫蔬菜公司,西有生安赛特公司。三是外联蔬菜基地板块,就是本地生产单位同外来客商合作发展蔬菜产业的生产板块。如东岳观镇、杉木桥镇等,外来客商带种子、技术、资金、市场、理念。这种“五带” 外联生产板块发展空间较大。目前,各乡镇要根据所辖区域的情况,充分利用土地整改等项目,抓住农时,积极推行“林菜套作”、“烟菜轮作”、“稻菜连作”等模式,如二坊坪乡扑螺山就是全市最大的“林菜套作”基地,今年种植了2000亩辣椒,与长沙市德群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订单生产。这样抓好了产销对接,有效扩了大蔬菜基地规模面积。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技术、用工等问题。我认为解决技术问题要加强科技培训,注重土洋结合。就是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理论指导作用,又紧密联系本地土专家的宝贵实践经验,加强科技培训,可以很有效地攻克种植的技术问题。2015年4月16日,我们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明月教授,就辣椒育苗与栽培技术开展了培训,受训150人,受益匪浅。今年8月14日,我们在海拔650米的二坊坪乡扑螺山辣椒基地发现干旱严重。于是,我根据高山、干旱、缺水及特定的土壤情况,提出辣椒应起垄种植,并且要反其常规种植在垄沟中,以达到蓄水抗旱效果,得到了基地菜农的认可。目前,在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中的用工矛盾也是比较突出的。集中表现为“一多一少”、“一高一低”。 “一多一少”即用工人员多、而在家劳动力少;“一高一低” 即用工工价高、而劳动技能低。解决用工矛盾要加强用工调度,注重长短结合。就是各基地建设单位,完成本基地的最基本的工作任务,聘请相应的用工人员为长期工。再根据蔬菜生产季节的需求聘请适应的用工人员为短期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合理的用工效果。
    在蔬菜基地建设方面,我们要着力为本市城区和核心景区提供四季蔬菜。同时我们要抓特色规模发展,抢占市场份额,产生规模效益,促进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我们要盘活土地、资金、人才三大要素,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因势利导壮大草根企业的发展规模,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通过政策吸引、宣传推介、企业联合等方式,吸引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知名企业进驻张家界投资兴办蔬菜产业,实现合作经营,抱团发展,创建蔬菜产业示范片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通过土地入股、返租承包等方式参与蔬菜生产和经营,成为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蔬菜产业规模基地建设好了,相关的产业链条自然就能延长,区域经济就会不断地繁荣。蔬菜产业发展实践证明:抓质量、讲诚信、上规模,是实现蔬菜产业功能效益的关键环节。
        三、强化服务,直达目标不偏向
        抓服务就是优化“大环境”。完成蔬菜产业“523”行动计划必须提升服务水平。一要加强宣传,注重上下结合。市、县、乡(镇)、村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等形成“一盘棋”的共识,齐心协力抓产业发展。华容县已成为湖南蔬菜产业第一县、湖南蔬菜产业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全县的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总产量120万吨,总产值11亿多元,蔬菜生产总值已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成为种植产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其发展之初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当时有人戏说,老板倾家荡产,领导身败名裂。华容县张大宏副县长深有体会告诉我们:蔬菜产业要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只有政府引导是不行的,没有政府引导更是不行的”。华容县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张家界日报《土地里掘出“绿色黄金”——慈利县东岳观镇蔬菜产业发展侧记》(7月22日),《慈利三农》今年播放的《致富路上的好航船》、《优鲜蔬菜 精美生活》,分别报道了东岳观、溪口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宣传了典型,扩大了影响,提升了服务,产生了效果。慈利县的蔬菜产业发展蓝图已绘成,县领导主动抓,主管单位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助抓,市场主体与市场对接抓,形成领导抓、抓领导、抓主体、抓市场的格局;二要加强品牌创建,注重新老结合。强化质量和品牌是产业发展生命的意识。“张家界”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慈利县所有的蔬菜品牌都可以冠名“张家界”。慈利县土壤富硒的独特资源优势,还可以创造富硒蔬菜县。我们既要发挥已有老品牌的作用,又要创建新品牌,不断丰富“张家界”公共特色品牌的内涵,真正彰显品牌优势,发展蔬菜产业。三要加强规范管理,注重引育结合。规范行政审批、检查、处罚、收费等行为,为蔬菜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正确引导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强培训,发挥作用。在服务工作中,还要不断完善蔬菜基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真正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转、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促进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梦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